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封寄不出的情書,有的是寄到天涯,有的則會寄到…《海角七號》

海角七號

海角七號所描述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也不算特別,
或許該說正是因為平凡,才更顯貼近人心
這些曾經發生在我們身上或週遭朋友的故事
更容易讓觀眾有所感觸。

最能引起群眾共鳴的莫過於劇中熟悉的語言、場景,
海角七號是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故事
劇中所呈現的建築、歷史,無一不帶有濃濃的台灣特色
當然也有提到一些問題點,對台灣的批判。
魏德聖導演想表達的其實很多,但多數只是輕輕帶過,並不會帶給觀眾太多的包袱

用一個主題貫越全劇-「化解」
曾經放棄夢想的人,當第二次的機會來臨,會如何面對?
曾經失去的遺憾要如何得到化解?
面對逝去的愛情要如何得到化解?
在台灣這片土地上,本省、外省、客家、原民,各族群要如何化解?

通過化解,其實導演追求的是一種相互包容的精神,
就如同劇中的中孝介所說的「難道,你不期待彩虹嗎?

如同彩虹般,
唯有願意犧牲,懂得包容,才能成全這美麗的事物。
海角七號所敘述的,正是這麼一個故事。
一個懷才不遇、有志難伸的搖滾樂團主唱、
一個無法成為模特兒的公關保母、
一個暗戀機車行老闆娘的修車技師、
一個年近八十、愛彈月琴的老郵差、
一個為了離家出去的妻子,而從特勤組轉調當交通警察的丈夫、
一個努力推廣小米酒的客家業務、
這些人相遇在一起,
新與舊、老與少、本土與外省,所引發的衝突,所產生的隔閤,
這在過程中,他們要如何消除已見,在幾天內成為一個搖滾樂團


值得讚賞的是魏德聖導演使用歌手來當主角,這是一個十分明智的選擇。
動聽的音樂總是比語言來的既有效又迅速,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入觀眾的內心。
雖然一開始,我也對他採用范逸臣當主角有著相當大的質疑
畢竟范逸的寶島少女成功記給我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

但看完後
不免對導演感到佩服,
或許是范逸臣所飾演的阿嘉,
這個失意的搖滾樂團主唱本身和他自己的遭遇有些類似
也或許是經過舞台劇的洗禮,低潮期的沉澱
范逸臣整個人宛如脫胎換骨,爆發力十足,
也放開了許多,肢體、表情不再僵硬、眼神不再呆滯,
他所飾演的阿嘉,台詞雖不多,但眼神卻透露出一切。

除了范逸臣讓我刮目相看之外,
其實我最欣賞的是飾演流氓主席的-馬如龍
以及劇中的日文口白,催淚效果十足。


海角七號,在考量藝術的同時也貼近商業,
不用與好萊塢比特效、也不用和別國爭人氣。
用屬於我們台灣的故事來打動人心,
靠著大家口耳相傳,創造出好口埤,締造台灣電影史上嶄新的一頁。
讓每個人心甘情願掏出小朋友來,走進戲院,再心滿意足的走出來。

海角七號
一部讓我們等了好久,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


照片提供/果子電影

http://cape7.pixnet.net/blo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s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